01
显式标识的场景化应用
动态水印系统:在AI生成的个性化减排方案视频中,左下角嵌入渐变式“AI气候模拟”标识(符合《办法》第四条第一款),标识透明度随内容真实数据占比动态调整(如模拟数据>50%时标识闪烁提醒);
交互告知设计:用户首次点击广告时弹出《AI内容生成说明》,明确告知算法逻辑与数据来源(来源:比亚迪广告合规声明页截图,中国广告协会官网2025年3月15日转载)。
02
隐式标识的溯源价值
元数据埋点:在生成的碳中和报告PDF中,嵌入包含车型碳排数据来源(中汽研认证)、算法版本(v2.3.5)、生成时间(UTC+8)等字段的隐式标识;
区块链存证:所有AI生成内容同步上链国家信息中心“星火”区块链平台,确保不可篡改(来源:工信部《新能源汽车AI营销合规指引》附录3)。
01
内容生成机制
AI模型训练数据:采用国家气候中心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(2023)》+比亚迪270万辆新能源汽车实时碳排数据,规避虚构减排量风险;
敏感词过滤:接入网信办“文心”审核接口,自动屏蔽“绝对零碳”“彻底中和”等违反《绿色广告规范》的表述。
02
传播效果管控
地域定向策略:根据各省碳达峰进度差异化推送内容(如对2030年达峰省份加强工业减排建议),避免政策误读;
舆情监测系统:采用人民网“众云”平台实时扫描“双碳”“AI夸大宣传”等关键词,24小时内响应率100%。
03
社会效益量化
用户参与数据:上线7天吸引超820万人次生成减排计划,其中37%提交至“全民低碳行动”政府平台;
政策转化效能:推动12个城市将广告中的“AI公交线路优化方案”纳入市政规划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