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六点的深圳万象天地,年轻人举着纯黑色的饮品杯在霓虹灯下拍照。杯身上两道银色闪电刺破黑暗——这不是什么潮牌新品,而是喜茶与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联名的“黑TEA”限定款。短短三天,这款售价22元的奶茶在小红书上衍生出2.7万篇笔记,消费者为获得联名杯套甚至要求“不加茶只要包装”。
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新茶饮门店高频上演。从喜茶、奈雪的茶到书亦烧仙草,茶饮品牌将Logo设计转化为战略级媒介,让方寸之间的图形成为撬动亿级流量的支点。当消费者举着杯子自拍时,他们手中的饮品早已超出解渴范畴,化身为行走的文化广告牌。
1
符号战争
Logo成为品牌战略核心战场
茶饮行业的Logo革新已超越美学迭代,演变为一场品牌定位的精准投射。2022年喜茶与藤原浩的联名堪称标志性事件:品牌经典的饮茶小人被一道闪电“劈”成炸毛造型,随即在全国五座城市催生出限时“黑店”主题空间。
这种颠覆性设计绝非偶然。闪电符号直指藤原浩创立的Fragment Design核心视觉元素,黑色则呼应其倡导的街头文化基因。当消费者手握印有双闪电Logo的保温袋时,**品牌标志已从单纯的标识转变为文化符号,在社交场域释放出身份认同的信号。
奈雪的茶在十周年之际的焕标行动则更具战略意味。2025年5月,品牌将沿用多年的“奈雪的茶”精简为“奈雪”,新英文名“Naìsnow”拆解为“自然(Nature)、艺术(Art)、想象(Imagination)+雪花(Snow)”的价值主张。
尽管新名称引发部分消费者质疑“Naìsnow”的发音逻辑,但其雪花与果实的图形组合,已通过30家Green轻食店的空间渗透,将健康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视觉体系。
2
周边联名
小物件承载大叙事
在Logo进化的基础上,联名周边正成为品牌文化的实体化媒介。喜茶与92岁“波点女王”草间弥生的合作,将经典IP转化为流动的广告牌:黄色波点蔓延至纸袋、杯套乃至门店装饰,使消费者手持饮品时便自动参与艺术传播。
这种跨界引发两极反响——爱好者盛赞其先锋美学,密集恐惧者却直呼不适。争议本身恰证明:品牌符号已突破商业边界,进入公共文化讨论领域。
更深层的文化叙事在喜茶与荣宝斋的合作中显现。品牌以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技艺复刻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并邀请华裔艺术家DIGIWAY进行解构重组。在再创作画作中,五代官员韩熙载的宴客厅出现爱因斯坦手持喜茶杯、玛丽莲·梦露自拍打卡的超现实场景。
六百个限定茶礼盒在上海INNERSECT潮流展堆叠成像素墙,传统艺术通过奶茶周边完成年轻化转译。当观众将联名T恤穿搭出街,文化传递便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创。
3
动态进化
科技注入Logo新生命
2024年书亦烧仙草的Logo革新预演了品牌符号的未来形态。设计师将传统茶壶曲线与几何线条融合,创造出会“呼吸”的动态标识——手机轻触屏幕时,茶壶轮廓随手势产生流体变形。
这种交互设计颠覆了静态Logo的传播逻辑。动态Logo成为品牌与年轻用户对话的全新语言,每一次触点都是独特的体验记忆。技术赋能下,品牌标识从刻板印象进化为情感连接器,在数字空间延续消费者的参与感。
4
从东瀛风到国潮魂
美学话语权更迭
品牌视觉体系的演变暗含文化自信的升维。奈雪的茶更名史堪称行业缩影:从2015年日系风格的“奈雪の茶”,到2022年去除日文元素改为“奈雪的茶”,直至2025年彻底简化为“奈雪”。
新Logo萃取唐代瑞雪纹样,枝条与果实的自然意象取代了早期的日式简约风。这种从日式符号到国潮美学的转变,在喜茶荣宝斋合作、奈雪唐代纹样应用中形成共振。当消费者举起印有《韩熙载夜宴图》联名杯,传统文化借由奶茶杯获得当代性转生。
5
Logo经济学
符号消费的身份认同
XOXO TEA LAB的设计哲学揭示了新茶饮Logo的终极价值。其标志中X与O的组合被解构为“戴领结的男生与戴蝴蝶结的女生”,对称造型隐喻爱情中的拥抱。 这种符号叙事精准切中年轻群体的情感需求——当情侣分享带有亲吻意象的饮品,产品功能让位于情感表达。
更深层的消费动机在咕哒么么的橘子Logo中得到验证。浑圆字体与鲜果元素的结合,使手持该品牌饮品天然传递出“健康生活方式践行者”的身份信号。 社交媒体的打卡行为,本质上是通过品牌符号完成自我形象构建。
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杯茶饮,更是可分享的社交货币与身份标签。奈雪Green店中,31.8元的“瘦瘦小绿瓶+能量碗”套餐被健身人群推为“自律认证神器”;藤原浩联名杯则成为潮人圈层的准入凭证。 小小Logo如同文化芯片,在消费过程中植入群体归属的密码。
波士顿咨询研究显示,Z世代对品牌联名产品的支付意愿达普通商品的三倍。这种现象在新茶饮领域尤为显著:奈雪与草间弥生联名款首日售罄,喜茶“灵感饮茶派对”礼盒在二手市场溢价三倍流转。
当消费者将藤原浩联名保温袋背上街头,或是用荣宝斋合作款杯套搭配汉服,这些logo便从商品标识升格为流动的身份标签。
这些小小的图形早已超越品牌标识的功能范畴,进化为融合传统文化、潮流艺术与数字科技的复合载体。它们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号语言系统,在方寸之间诉说品牌哲学,在举杯之际完成价值传递——这或许是中国消费市场最具创意的传播革命。